水果催熟剂,没那么可怕
总阅读数:32 发布时间:2014-09-26
        很多人都是“谈催熟剂色变”,甚至认为水果催熟剂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元凶”。那么,催熟的水果当真这么可怕吗? 
       用过量水果易腐烂 
       提到催熟剂就不能不说到乙烯。乙烯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天然的激素。不过由于乙烯是气体,很难控制,所以人们发明了可以释放乙烯气体的化学物质—乙烯利,也就是人工催熟剂。 
       “比如成熟的香蕉是不易保存的,因此人们通常会在成熟前采摘,到达目的地后用催熟剂催熟。”唐乐沉说,“只要是正规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乙烯利过量使用,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腐烂,不易保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太担心催熟的水果含太多的乙烯利。 
       能留住营养 
       很多人会认为使用催熟剂催熟的水果,营养价值并不高,属于“拔苗助长”,其实不然。 
       在浅色果蔬中,使用乙烯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并不会减少。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研究报道显示,在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使用乙烯可使绿豆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增加;催熟的桃子总糖含量有升高,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 
       不过,在深色果蔬中,催熟果蔬的营养价值的确会有部分劣势。比如番茄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要低于自然成熟的番茄。究其原因,是因为番茄成熟时,都是青黄色的,几乎没有茄红素,而维生素C含量已经有一定水平。催熟过程中,由于缺乏阳光作用,番茄红素的产生受到一定影响,而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会受到氧化而减小。 
       不会导致性早熟 
       很多人怀疑催熟剂对人体有害,认为这是植物激素,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避孕药”,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植物的催熟剂和人体的激素,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从化学结构到生理功能都不是一回事。相反,大家要担心的应该是一些添加了动物激素的食品。”王滔说。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体,对动物体不起作用。所以导致孩子性早熟的说法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