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菜价|农副产品|工作动态|行业新闻
名优摊店|市场考评|信用评价|法律规章
通知公告|所辖市场|中心概况|消费指南
私 房 菜

首页>行业新闻>本地新闻>正文

同建一个城 共爱一个家--漳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回眸

作者:陈铃清 摘自:闽南日报
总阅读数:158 发布时间:2015-08-13

碧湖黄昏    蔡文原/ 摄

       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光荣属于全市人民。
       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全市上下持之以恒、众志成城。
       2015年2月28日,这是一个让漳州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漳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此又获得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是对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褒奖,标志着漳州向现代文明的精彩跨越,助推着漳州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回首创建之路,成似容易却艰辛。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创建历程,特别是近三年来铆足干劲的拼搏冲刺,承载着全市上下对文明的渴望和追求,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辛劳,收获的是一座盛开着文明之花、吹拂着和谐之风的幸福之城。
       创建之志一以贯之
       对文明城市的执着追求,漳州始终如一。
       早在1999年,漳州就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发展目标。此后,在历届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创建工作一路前行、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资格提名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漳州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力争到2014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宏伟目标。谋定而后动,全市上下士气昂扬,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2012年以来,漳州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目标,坚持把创城工作与承办省运会、建设宜居城市和开展项目建设年深化改革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不断取得新成效。在2012年、2013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程度测评中,漳州取得优异成绩,全省综合排名保持第二位,进入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的32个提名城市先进行列。
       2014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全市创建积极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创城指挥部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在落小落细落实上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通力合作、守土尽责;全市上下团结一致、铆足干劲、众志成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为漳州最终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之力共襄盛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非朝夕之举,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检验着漳州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部门联动协作能力,更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一场考验。在创建活动中,漳州坚持做到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从市领导到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从党政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再到普通百姓,全市上下携手同行,共赴文明之约。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动员部署会和分析推进会,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问责暂行办法》等多份文件,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部协调牵头、市区两级上下联动、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市创城指挥部常年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卫生、集贸市场、公共设施、文化市场等六项专项整治活动,有力促进创城工作不断落实。市直机关单位与社区建立起挂钩制度,把创城任务细化到社区的每个网格,把整治责任分解到每一方格,有力促进了创城活动的深入开展。
       同建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为创城工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勤俭节约文明出行等一系列公益广告深入人心,得到市民的认同与实践。由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市民巡访团,坚持每周两次上街明察暗访,巡查、劝导城市公共领域中形形色色的不文明行为,逐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一个细节。 
       创建之道内外兼修
       文明创建,既要改变漳州的城市面貌,更要丰富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树立崇德向善的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频繁刊登在本市各主流媒体,广泛出现在公园、建筑工地围档、公交车等处,引导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去年底,漳州被中宣部评选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优秀城市。芝山讲坛、道德讲堂、社区讲坛等各种微课堂覆盖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和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交流平台。文明旅游全民健身跑百姓大舞台厅堂悬挂家训百城万店无假货百名书画名家作品展等一个个颇具闽南风、漳州味微行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入百姓的寻常生活和举手投足间。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被人们口口相传,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谷公、见行动的热潮。黄志丽、刘龙清、林丽琴等一批模范典型,为全市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凝聚起源源不断的社会正能量。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九龙江大桥建设、胜利路立面改造等20多个市政项目相续完成,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116条、285公里,更加方便市民出行;规划建设的市级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歌剧院,新建成的漳州体育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老年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进一步满足群众文体需求。
       优化市容环境。漳州把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强化市容市貌管理作为美化环境、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卫生、集贸市场、公共设施和文化市场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内河污染、九龙江流域水污染、工业污染等系列专项治理活动,不断净化城市形象。
       强化生态建设。一江碧波穿城过,两岸田园送青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漳州的一大优势,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走廊等六大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建成3处郊野公园和13个生态公园,新增绿道73公里,基本实现步行300米见绿、1000米达园的绿化蓝图。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媒体时时曝光失信黑名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使社会诚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城管数字化工作格局,让监管覆盖城区每个角落;多元化的调解模式,不但解开了心结,更调出了和谐。
       着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我的中国梦童心向党日行一善等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将道德的种子播撒在未成年人的心间;树立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个也不能少的办学目标,让孩子们享受到素质教育的快乐;234个文明单位与144所乡村(城市)学校结对共建少年宫,实现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建设的全覆盖。
       深入开展志愿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志愿者组织22个,注册志愿者人数27万多人。打造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其中文明行走示范日志愿服务,得到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创建之举惠及民生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伴随着创城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也相继出炉,惠及更多漳州群众。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事业,每年确定并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对社会的认同感,提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审批零障碍,使漳州成为全省审批项目最少的设区市,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的荣誉称号。
       为深化平安漳州建设,漳州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法律援助工作,使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以上。
       文明花开,馨香四溢。而今,漳州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绿树繁花的城市街景、山明水秀的生态环境、灵活高效的城市管理、惠民利民的有效举措,不仅让漳州人民生活得更加舒心舒适,也为外来人员创造了许多留下来的理由。
       漫长而艰辛的创建历程,打造着城市的,培育着城市的,更凝练成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创建精神和一种更为健康的发展方式,助推着文明漳州铿锵前行。


返回顶部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