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铃清 摘自:闽南日报
总阅读数:29 发布时间:2018-10-26
进口酱油品质更好吗?“儿童酱油”营养更丰富吗?目前市场上的酱油产品品牌众多、卖点各异,许多消费者在选购酱油产品时常常陷入“选择障碍”。日前江苏省消保委对外发布了关于酱油产品的比较试验结果,为消费者选购酱油产品提供参考。
本次试验从实体店和网售平台共购买了120个样品,涉及48个品牌。其中有30个进口酱油,90个国产酱油。比较结果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部分进口酱油的品质与其价格不成正比。
多个知名品牌酱油产品
不符合国家标准
在本次试验的120款酱油中有29个样品存在不符合国家相应国家标准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营养成分标注(明示)和品质指标方面。
酱油的标签标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做出的承诺或品质保障,也是消费者能从包装明示的信息中分辨酱油优劣的唯一途径。
比较结果显示,蟹园牌的红烧老抽标签标识、华凤伊俐家牌的草菇老抽(红烧酱汁)、三樱牌的生食酱油(进口)的标签标识存在多个问题。
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海天牌酱油产品被发现营养素参考值不符合标准规定;B.B.、味美思、冠威、马大嫂、老才臣等23款品牌酱油产品营养成分数据与其产品标识明示的营养成分表数据不符。
“儿童酱油”营养品质
未必优于普通酱油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此次购买的5款“儿童酱油”的样品营养元素差异较大。
由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妈爱宝宝酿造酱油(海天牌,20170401),除了铁营养强化之外,其他指标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由恩光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酱油”(B.B.牌20161011),指标总体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由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酱油”(“加加”牌, 20161011)样品的总体指标甚至还不如大多数的普通酱油。
报告指出,市场上“儿童酱油”的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部分进口酱油的品质
与其价格不成正比
比较试验还发现,价格最高的前10个酱油样品中有7个是进口酱油,所有进口酱油的价格均相对较高,全部处于前50位以内。
相同等级的两个酱油样品在全氮和氨基酸态氮(酱油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区分酿造酱油与勾兑酱油、展示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两个关键的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价格可以相差10倍到138倍之多。
很多等级在二级、三级的进口酱油和进口的配制酱油价格甚至比国产特级的酿造酱油还要高出不少。因此在品质指标方面,部分进口酱油不能与其价格成正比。消费者不能盲目根据价格来判断酱油品质的高低。
相关链接:
巧看食品标签选择优质酱油
提醒消费者,购买酱油时需要关注其包装上明示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这一指标是展示酱油品质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每个等级酿造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是不同的。特级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0.80g/100ml、一级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0.70g/100ml、二级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0.55g/100ml、三级发酵酱油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其次,关注酱油的制作工艺。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总体而言,酿造酱油好于配制酱油,口感上酱香更浓郁,滋味纯正。而配制酱油一般无酱香,滋味略带咸苦,鲜味比较明显,营养价值也不如纯酿造酱油高。
还可以关注配料表,含有谷氨酸钠、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这些内容的是添加了增鲜剂;含有苯甲酸、山梨酸等内容的是产品中添加了防腐剂,对于防腐剂比较敏感的消费者谨慎选择。
同时,酱油工艺最早起源于中国,因此可以说中国更懂得如何酿造出高品质的酱油。很多进口酱油由于包装精致和名称特殊,带给消费者一种高端、有档次的感觉,进口酱油的价格也普遍偏高,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酱油产品。